
(年初開始,培根老師把「唐詩功夫」指導並且散播出去給全省的hess老師與單位,無非就是希望這個創意功夫能夠廣泛的讓大家一同參與與各自設計)
「唐詩功夫」是哪些元素組成的?快樂、自信、成長、健康、創意、品性、文學、朗誦、知識、思考...
許許多多的元素搭配下來,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學生」,
倘若沒有學生參與與其他人的共鳴,就變成僅僅孤芳自賞的玩意了,
也因此雖然香港、台灣也有類似的創作設計,但是只要相較比較之下就能看出彼此模式與要求差異甚大...
當然這也沒有什麼抄襲與模仿的觀念,因為就是一個「唐詩」與「功夫」結合的教學方法,這兩者都不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嗎?
培根老師的靈光也是因為金庸的「連城訣」,並且早在數十年前「戴老師」不就已經開始使用了呢?
只不過培根老師個人所設計的「唐詩功夫」是以「學生」作為出發點來設計,而非用老師的角度與觀念設計動作,
動作的設計也是利用「母音(步法)」與「子音(手法)」的搭配組合來做設計,因此動作上可以快速的讓其他教學者能夠複製教學法,
每一個動作則是搭配詩詞的內容做出設計,有些是用音譯,有些用會意,就像造字六義一樣,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與懂得運用「唐詩功夫」教學帶來的魅力,培根老師在今年初做了「唐詩武術概念與設計」一文,方便大眾學習)
相信只要有比較過的朋友都可以看得出來獨特性與針對兒童做設計的特色。
今天分享的《靜夜思》第三句「舉頭望明月」就是用詩詞意境來設計動作的代表,
課程設計上更是要求小朋友回去要有個「家庭作業」就是抬頭看看皎潔的月亮,趁機教導學生月亮是什麼?上面為什麼有人說有兔子?為什麼會有新月、滿月等等的變化?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訓練重點:
《靜夜思》動作前面先用「太極拳」的「白鶴亮翅」動作展現身法的儀態。後來加入跳躍、竄跳的二起腿動作組合,並且急轉直下變成低掃腿,並且可以做到動作的
小朋友還可以改成「旋風地堂腿」讓動作整個就是帥氣十足!第三句添加了想像力空間,讓孩子稍作喘息,改做望天動作,添加了動作外形之美,也要求學生把身段
拉開。最後「低頭思故鄉」甚至最後採取知名雕塑動作「沉思」的外形做設計,讓學生到最後也不忘充滿活力與快樂的「唐詩功夫」僅此一家,絕無分號!
唐詩功夫動作:
3、舉頭望明月(勾手甩鏢望月勢)
▲舉頭:右手捧月舉上頭

▲望:抬頭望月掉手勾
▲明月:左手甩鏢仆步賞
動作示範:德鄰
「唐詩功夫」從第一個《詠鵝詩》示範照片開始,至今也是公開分享第六首了,為什麼都是學生做動作呢?其實呀,每當培根老師說想要把你們平日學習的動作照下
來分享給其他朋友知道好讓他們學習,每個學生都非常的熱衷想要把自己學到的動作分享出來,紛紛搶著要當教學示範動作的人。
在「唐詩功夫」課程學習中,每個孩子都學會了「分享」的快樂,不吝嗇自己的功夫,只想讓更多人一同分享快樂,一同學習,
這裡我們看不到一個自私、什麼都要搶著只能自己擁有的老師,自然也看不到這樣子的學生會因為跟著這類老師而產生的些觀念上的偏差。
每個從「武林功夫」出來的孩子都是可以昂首闊步的好學生,這是培根老師給予自己與整個團隊的目標!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