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07年開始設計了「功夫猜拳」至今,已經推動了三個年頭了喔!目前大台北地區有許多小朋友都已經會這套活潑又有功夫要求的遊戲了呢!)
什麼是「功夫猜拳」?這是培根老師07~08年開始設計的一個簡易的功夫學習遊戲,
培根老師開始接觸國術與教學開始至今「怎麼設計能夠讓更多人喜歡功夫呢?」一直都是設計新穎動作的出發點,
讓更多人認識功夫、喜歡功夫,進而學習功夫。在這樣子的概念下,功夫猜拳成為了引發學生話題並且樂在其中的第一個話題性動作喔!
功夫猜拳的概念很簡單,利用不論大朋友、小朋友都知道的「剪刀、石頭、布」的勝負概念,配合功夫的攻防與基本的步伐與手法來做個結合。
加上動作介紹的時候做出豐富的故事性與延伸性,讓學生從聽取我的遊戲介紹過程中就已經開始對之後的動作衝反興趣。
功夫基本的步伐大致上有:
1、馬步
2、弓箭步
3、獨立步
基本的手法則是有:
1、拳
2、掌
3、勾
彼此搭配下就變成了三組動作結合:
(獨立步+勾手=鶴立頂啄!)
「剪刀」鶴立頂啄:華麗的飛翔攻擊,是一個從上打下的手法,可以抵禦下段的攻擊但是卻對中段的直接攻擊很薄弱。
勝「龍口探月」
輸「猛虎鎮山」
(馬步+拳頭=猛虎鎮山!)
「石頭」猛虎鎮山:是個霸氣十足的動作,是一隻老虎從中間直接衝入的攻擊,可以擋住上面下來的攻擊,卻對下段過來的動作沒有防護能力。
勝「鶴立頂啄」
輸「龍口探月」
(弓箭步+掌=龍口探月!)
「布」龍口探月:帥氣的龍口掌一打,會讓人以為你要發出氣功了呢!但是它主要是從下往上的撩擊,抵禦中間的突擊,卻不知道怎麼擋住頭頂...
勝「猛虎鎮山」
輸「鶴立頂啄」
三個動作組合恰巧也變成三段上、中、下不同的攻擊與防禦,也能讓學生立刻學習到最基本的「攻防概念」。
後來為了配合不同地方學生的遊戲特性,甚至把這三種攻擊法變成了「從上往下打的弓箭」、「中間直入的兵械」與「從下往上跑的魔法」...
轉眼間設計到正式亮相,至今也有兩三年了,「功夫猜拳」也一路相陪伴許多單位學生的暑假生涯。
大四「武術教材設計」課程分享的作業報告還特地使用這個動作講解,獲得了全班的高分喔!
看到之前的樣子,突然有點布習慣的呢!
另外也可以從影片中看到動作上跟現在的樣子有些不同,因為這一路下來與學生接觸與操練下發現了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有如遊戲不斷的升級版本一樣,
例如鶴立頂啄最初是擺在前面,後來未來動作可以鮮明而舉高手,猛虎鎮山最初上手手掌並且採用馬步架打的動作,但是兩手握拳比較能與其他動作做分別...
有些動作甚至是學生給予我靈感與建議的喔!
老師願意放下原本的藩籬從心去設計,才能獲得更多學生的共鳴!
- Aug 28 Sat 2010 01:08
樂活功夫-遊戲篇:功夫猜拳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